本田与日立宣布合并旗下四家供应商成日本第三大汽车供应商【资讯】
2023年03月16日 蚌埠机械设备网
本田旗下的京滨(Keihin)、昭和(Showa)、日信工业(Nissin Kogyo)将与日立汽车系统(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)合并为一家新公司,新公司名称暂定日立汽车系统。
当地时间10月30日,本田汽车和日立制作所(Hitachi)宣布已同意将两者旗下的四家供应商合并成一家公司,将其打造成一家全球大型供应商,更好地利用规模化生产和研发资源开发下一代技术。
本田旗下的京滨(Keihin)、昭和(Showa)、日信工业(Nissin Kogyo)将与日立汽车系统(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)合并为一家新公司,新公司名称暂定日立汽车系统,主要产品包括电动汽车传动系统、电子控制部件、底盘部件、电气系统、发动机部件、减震器、刹车和转向系统等。
日本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本田拥有京滨41%的股份,昭和34%的股份,日信工业35%的股份。日立汽车系统公司则是日本电子巨头日立的全资子公司。根据协议,本田将首先全面控制这三家供应商,并将它们合并为一家公司。然后将它们与日立汽车系统整合到新公司中。日立将持有新公司67%的股份,本田持有33%。
日立汽车系统CEO柯睿思(Brice Koch)称新公司的年收入将达到1.7万亿日元,员工总数为7.5万人。它将超越原来的竞争对手,成为日本第三大汽车供应商,仅次于丰田集团的电装(Denso)和爱信精机(Aisin Seiki)。新实体的客户将包括日产、福特、通用、丰田、本田、铃木、斯巴鲁、三菱和马自达。
图片来源:Automotive News
两家公司表示,整合将在大约一年内完成,在某些市场需等待反垄断机构的批准。具体的时间仍在确定中,他们的目标是到2021年实现“有吸引力的盈利能力”,到2025年成为新的全球大型供应商。
这些合作伙伴表示,新公司将在底盘控制、动力系统、电气化和安全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。通过本田的三家供应商,日立汽车系统也将能够利用本田在摩托车领域的庞大业务。
日立执行副总裁Keiji Kojima表示,协同效应将提振日立的利润率,大幅节省成本,但他没有透露具体数字。
“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重大变革。”柯睿思说道。他也提到了企业开发电动传动系统、自动驾驶系统和安全技术的新压力。
“市场的需求需要更强大的技术,需要更广阔的全球影响力,需要更多的人才聚集在一起。”他补充说道。
柯睿思指出,两家公司的合并带来以下几个好处。
通过将资源集中在一个公司,一个产品,产品开发效率大大提升,重复率减少。新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基地,生产基地更贴近客户。最后,它将创造一个更大的客户群。
通过合并,两家公司致力于在某些细分市场获得顶尖的市场份额。新公司将在全球电动化方面排名第一,在底盘控制方面排名第二,在装有传感器和控制单元的安全系统上也处于领先地位。
“合并将帮助我们实现更大的增长,帮助我们更好地接触全球客户,从而提高效率,将我们的资源集中在最需要的地方。我们将有足够的资源来开发新的解决方案。”柯睿思补充说道。
全球范围内,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也正竞相联合力量,分担成本,以应对新一代技术的冲击,这些技术往往需要巨额投资。例如,丰田加强了与集团供应商的联系,努力调动它在电动化、自动驾驶和智能联等领域的规模和专长。美国投资公司KKR收购了日产旗下的康奈可(Calsonic Kansei),并将其与FCA控股的意大利公司马瑞利合并。
日立为何与本田合并旗下汽车零部件业务?
10月30日,日立与本田联合发布了合并决定。日立制作所旗下公司日立汽车系统将与本田汽车旗下的3家供应商(分别是:日本京滨集团(Keihin Corp)、日本昭和株式会社(Showa Corp)、日信工业株式会社(Nissin Kogyo Co))合并,合并后将组建新的合资公司,新公司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.7万亿日元(折合人民币约1106.07亿元),有望成为仅次于电装和爱信精机的日本第三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。
本田出资比例为3成
在10月30日的会上,日立制作所副社长小岛启二说:“合并后可以进一步发挥规模优势,为全世界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,有望提升与国际竞争力。”
预计在本田完成旗下3家公司的股份公开收购后,日立子公司日立汽车系统将合并这3家企业。合并后日立将成为新公司的主要持股人,持股比例66.6%,本田持股33.4%。虽然股份收购的日期尚未确定,但预计1年后将成立新公司。新公司名将体现日立的经营方针,目前暂时继续使用“昭和”等名称。
关于本田持股三分之一,小岛副社长解释说:“这样可以扩大本田以外的汽车制造商的销路,降低成本。”而旁边的本田常务贝原典也紧跟着说:“技术上还是得靠本田。”
将并入日立的本田旗下公司都有各自的技术优势。京滨公司是本田旗下最大的零部件公司,销售额高达3492亿日元(折合人民币约227.20亿元),营业利润率为7.5%(2019年3月期统计数据,下同)。主要生产电子燃料喷射装置、空调等。昭和公司的销售额为2866亿日元(折合人民币约186.47亿元),营业利润率为10.5%,主要经营减震器、方向盘等部件。日信工业的销售额为1896亿日元(折合人民币约123.36亿元),营业利润率为8.5%,是世界上最大的两轮制动器公司。
2019年3月期,日立汽车系统的销售额为9710亿日元(折合人民币约631.76亿元),远超本田3家公司的总销售额,但营业利润率却仅为4%,远低于集团8%的目标。
新公司目标:核心事业市场份额均列世界前三
去年12月,业务遍及全球的电气工程集团ABB宣布与日立集团达成交易协议,以110亿美元的企业估值向后者转让电业务部的全部业务。日立目前正在进行以更换事业为中心的结构改革。计划将非核心事业的汽车导航系统、车载电池等业务相继出售。日立集团的相关人士表示,这样做能够逐渐改善经营。
但仅靠削减经营范围难以实现企业成长,因此日立也在积极探索扩大汽车动力传动系统、机身部件、安全系统等核心事业的市场规模。一名日立的管理者说:“公司核心事业的市场份额大多排名世界第4名之后,今后我们争取要全部名列世界前3。要生产少数强势的产品,而不是生产很多没有竞争力的商品。”
为了扩大市场规模,实现发展远景,日立开始了并购之路。今年10月,为强化安全系统事业,日立斥资830亿日元(折合人民币约54亿元)收购了荷兰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公司。这次与本田旗下的3家公司合并也是经过对方的一致同意,合并后利于共同实现发展核心事业的目标。贝原典也常务说:“如果3家公司的优势技术与日立的技术相融合,将有望引领汽车行业。”
随着自动驾驶时代的来临,未来马达、逆变器、方向盘等零部件将均由电子技术操控,实现系统化运转。目前本田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以硬件为研发重点,而日立集团则拥有先进IT技术,合并后利于双方的优势互补。
对于自动驾驶,日立的管理层也描绘了蓝图。“今后我们将强化汽车内部众多软件的管理,分析数据并建立新的服务。”具体来说就是要提高特定汽车零部件的市场占有率,在提高收益性的基础上掌握自动驾驶等技术,以便在汽车新时代来临前牢牢掌握住霸权。
日立全力推进Lumada项目
日立制作所目前正在全力探索将物联平台Lumada与汽车生产相结合。Lumada是东原敏昭社长在2016年提出的,该词由“illuminate(照耀)”和“date(数据)”组合而成,意思是照亮客户的大量数据,从而获得有助于客户事业的知识和见解。该平台通过获取商品和服务的数据后运用AI技术分析判断,寻找最佳解决方案,最后再反馈到一线。
日立拥有种类齐全的产品群,而Lumada正是连接这些产品技术的重要平台。目前日立集团上下都在致力于推广Lumada,期待Lumada能够为客户解决更多更迫切的难题。
近年日立集团将收益变动显著的、没有发展效果的业务均售出,2008年雷曼事件后日立拥有20家上市的子公司,目前只剩下日立化成、日立金属、日立建机、日立高新技术公司4家子公司。其中日立化成也将被出售,其余3家公司是否继续留存预计将在年底前决定。
虽然这次日立与本田的合并愿景非常好,但新公司的收益如何还无法做判断。从世界范围来看,为争夺汽车新时代的世界霸权,大牌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的并购还在持续升级,市场竞争日趋激烈。日立管理层表示,“我们必须重视研发,生产出与博世(BOSCH)、德国大陆集团(ContinentalAG)有差别化的产品。他们的研发费占比远高于业界平均水平,研发是保证打赢电动汽车、自动驾驶竞争战的关键,所以研发费用投入多少都不算多。但另一方面,日立拥有软件、AI等技术,比起其他汽车零部件公司有更高的研发效率。”
竞争与挑战难以避免,期待日立与本田强强联手后成立的新公司能够创造业界的佳话,为汽车新时代带来新的动力。
- 上一篇:无锡原装高频焊接线哪家专业
- 下一篇:我国包装印刷工业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重点和举措六